为什么说广义的恋爱是愚蠢的?

在很多的动漫里,或是游戏里,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对于恋爱的美好幻想。

但是除了少数理智一些的人以外,有很大一部分人非常喜欢磕CP这种行为,亦或是对恋爱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广义上的恋爱在我看来是比较愚蠢的,下面我会作出我的解释。

当然,请注意,因为语言本身的不完备性,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质,所以无论什么样的论述终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不会使用分点的方式进行论述,而是采用类似随笔的方式记录我的想法。

让我们首先从人们产生恋爱感的源头出发。人类对他人产生爱慕之情的情况,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为不了解的爱慕,即两个人交集不多,仅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别人,因为对方具有一些自己喜欢或爱慕的特质,从而产生所谓恋爱的感觉,之后才开始了解对方;二为了解的爱慕,即二人刚开始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元素相遇,如需要上学,需要工作,等等一系列事情,随着时间推移,二人互相了解程度加深,慢慢产生情感,最后可能在某一时刻催化为所谓的恋爱感。当然,这种论述并不绝对,也有可能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因为世界本身是很复杂的,数学如此完备都不能完全自证,而自然语言更不能完美地解释这个世界上的现象。

虽然自然语言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而非感性,为了更合理的分析我们需要科学的研究成果,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恋爱的本质。

首先,恋爱的感觉会让人感觉到“快乐”,那我们就需要去思考所谓的快乐感或者说幸福感一类名词归根结底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从最底层的方面来说,我们是基因的产物,基因虽然没有对细微事物的操纵权力,但是基因已经指定了我们会对什么感到恐惧会对什么感到兴奋,简单来说基因对能让自己更好的生存和传递的行为进行了奖励和惩罚。虽然人们在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可以主动抵抗这种影响,但是基因对大部分人行为的影响不可抹除。

所以,仅仅只是与异性有日常接触,都已经能产生足够的多巴胺(不追究过多细节)产生快乐。而同时,在外出饮食时又对食欲这种生存的底层需求进行刺激,还有一些现代社会产生的购物、观影等等一些刺激,使得这不多不少的多巴胺刺激能够持续一段时间而不会达到阈值。但是归根到底这终究是比较低级的生存性质的快乐,所以无论如何这样的“幸福”终究有一天会被打破。

原因可能会很简单,比如人类是一种适应力比较强的生物。人们在遇到新的环境或新的事件时会振作精神进行环境的适应,同时新生事物带来的新鲜感也会让人感到快乐。但是正如白天的日子过于无聊于是开始在夜晚出没,开始的新鲜感让我们几乎忘记了白天的枯燥乏味,但随着在夜晚的生活变成日常,璀璨的夜空里星星不再耀眼浪漫,人们便又开始怀念白天的普通温馨时光。当原本的奢求变成日常时,大部分人就会渐渐失去耐心和兴趣。而为了逃避和离开日常往往就需要借口和情绪,在这时,也许这普通的恋爱就该结束了。

有人会说,诶,我就喜欢日常的生活,每天都过一样的生活也可以。这当然只是痴人说梦,所谓的日常不是美好的生活片段,而是每天真真切切的24个小时,在没有事情消磨的日子里,时间被无限拉扯伸长,在这空虚无聊的寂寞时光中,人类会自己寻找消遣的方式。而那些因为不可抗力而相识的人们,比如因为要每天上学所以每天得以见面,因为有共同目标比如共同考上什么大学而一起努力,每天的共同话题则是学习和吐糟学校领导……等有这些类似情况的恋爱中的人,当他们的日常生活离开了固定的场所,又靠什么来维续这看似牢不可破实则异常脆弱的感情呢?

所谓恋爱不是两个人“亚撒西”就可以美满的生活下去,在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和压力,当然如果你已经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二人过上中世纪的种田悠闲生活也未尝不可,但现在的社会早已不是那个平和的时代,而是不断膨胀的欲望之海。而想要在这里长久的航行,我们首先需要的其实是朋友。我们需要为了一个共同的方向航行,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这是保持联系的基础。哪怕两个人性格再好,分享欲再强,当看到对方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爱好之时,当看到对方不愿意了解自己的爱好之时,哪怕在现代社会发送信息只需要一个按键,也可能会让聊天框永远冻结在寒冬里长眠不醒。

而在朋友之上,才应该是所谓的恋爱关系。因为事物总是互斥的,一方面增强了另一方面就会削弱。恋爱在朋友的基础上增强了独占的这一欲望,就需要回馈足够多的共同兴趣和共同时间来弥补。恋爱在生活方面上更近一步,就需要在生活上二人习惯互相契合而不是相互妥协……总而言之,恋爱大抵是件麻烦事,当然不排除有人的理想比较原始一点。

所以我会认为广义上的恋爱 < 朋友 < 好朋友 < 恋爱。而真正的恋爱大抵是很困难吧,而广义上的恋爱不过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罢了,所以我认为它们是愚蠢的。


(PS:叠甲叠多了都不知道怎么过渡了fork,谈恋爱不如学计算机,计算机永远都不会背叛你~)